不自信、有社交障碍的19岁男孩经过辅导后变得自信大方,主动沟通
个案介绍
姓名:顾航(化名)
咨询人:孩子家长
指导前情况:
不自信、有社交障碍、不善于沟通
指导后情况:
变得自信大方,能主动沟通交流

一、成长故事
顾航从小安静内向,他的成长轨迹看似平稳,却在进入青春期后,逐渐显现出令人担忧的迹象。高中毕业,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和更复杂的社会交往,顾航的焦虑感与日俱增,他的沉默和退缩,终于让父母意识到,这不仅仅是“性格内向”,而是需要认真面对和引导的成长课题。
二、前端沟通
改变的第一步,始于顾航的父母。他们怀着内疚与期盼的复杂心情,寻求了外部支持。我们引导顾航的父母回顾孩子的整个成长历程:他小时候是什么样子?第一次出现明显的退缩是在什么情境下?他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或擅长的事情,通过一层层的提问,顾航的形象不再只是一个“不自信、有社交障碍”的标签,而变得立体起来。我们发现,他并非没有想法,相反,他心思细腻,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,只是缺乏一个安全且能引起他共鸣的表达渠道。基于这些挖掘的信息,我们进行了精准的专业方向性导师匹配。
三、心理疏导
为顾航匹配到合适的心理指导老师后,真正的工作才悄然开始。并通过指导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有利环境,如同春雨润物无声。基于深入的交流,心理指导老师对顾航的情况形成了专业的分析:顾航的核心困境在于“低自我价值感”和“社交技能缺失”形成的恶性循环。由于早期缺乏足够的积极反馈和成功的社交体验,他内心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自我认知:“我是不有趣的,我的想法不值得被倾听。”这种认知导致他在社交中感到焦虑和回避,而每一次的回避又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负面认知,并使他失去了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。据此,为他定制了一套高度个性化的支持方案,核心围绕以下几点:
1.认知重构:帮助他识别并挑战那些自动化出现的负面想法(如“我肯定会说错话”)。让他自己意识到这些想法的片面性,并共同寻找支持他自身价值的证据,帮助他建设内在力量。
2. 社交技能阶梯训练:这不是强迫他改变,而是为他搭建一个“低坡度”的阶梯。鼓励他一步一步的尝试社交,每一个微小的成功都会得到心理指导老师和父母的及时肯定,让他在安全受控的环境下,逐步积累成功的社交经验。
3. 家庭系统支持:同步指导父母进行改变。建议父母将沟通的重点从“询问”转向“分享”,,创造一个平等的对话氛围。同时,学习如何给予“描述性表扬”,即具体地指出他做得好的地方,整个过程,心理指导老师通过专业的交流技巧和支持性话语,一点点松动顾航内心冻结的土壤,唤醒他内在的生长力量。
四、孩子的改变
在持续的支持和引导下,顾航身上开始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。从前总是下意识回避的目光,开始能够自然地与人接触,然后,是言语上的突破。他开始主动和别人沟通,能够流畅地讲述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自己的想法,那个曾经在社交中手足无措的男孩,正在一步步地将“我做不到”的信念,替换为“我可以试试看”的行动。
五、家长的收获
顾航的改变,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父母。他们在这场陪伴中,完成了一次自身的修行。
他们最大的收获,是学会了“看见”。他们开始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,而不仅仅是行为本身。他们明白了,他们改变了沟通模式,从权威的指挥者,转变为平等的倾听者和支持者。放下焦虑和评判,真正去理解孩子,他们不再是孩子问题的“解决者”,而是他成长旅程中的“同行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