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   成果分享    厌学休学、拉黑家长、拒绝沟通的高中男孩经过辅导后变得积极,亲子关系变好
582d1902-ff89-46c7-a250-e1f39599128a

厌学休学、拉黑家长、拒绝沟通的高中男孩经过辅导后变得积极,亲子关系变好

个案介绍:

姓名:杜力(化名)

咨询人:孩子家长

指导前情况:

厌学休学、拉黑家长、拒绝沟通

指导后情况:

变得积极,和父亲关系变好

杜力,曾是一个在家长和老师眼中“还算听话”的普通孩子。忽然开始厌学休学,与外界的沟通却日益减少。内心的困惑、压力与日俱增,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安全倾诉的出口。这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感,最终转化为对学习本身的强烈抗拒。他开始用逃避来应对一切:逃避学习,封闭自我。

最让杜力家长感到绝望的是,他切断了与家人所有的直接沟通渠道。微信被拉黑,电话无人接应,房门紧锁。家,这个本应是温暖港湾的地方,变成了同一个屋檐下最遥远的距离。家长的爱与焦虑,无法传递;孩子的痛苦与挣扎,无人知晓。这个家庭,陷入了一种冰冷而绝望的僵局。

 

二、破冰之旅

杜力的家长在百般无奈之下,开始寻求外部的帮助。他们联系到了我们,最初的沟通,充满了无助与急切。我们与杜力家长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前端沟通,目的只有一个: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关于杜力成长环境、性格特点、兴趣爱好、压力来源以及家庭互动模式的每一个细节。根据孩子的情况为孩子匹配合适的导师。

 

三、心理疏导

指导老师通过与家长沟通,进行“进一步的问题挖掘”。基于这些一点一滴收集到的珍贵信息,我们的导师做出了更深层次的心理分析:杜力的核心问题在于 “成就焦虑”与 “情感隔离”的恶性循环。他内心深处极度渴望获得认可,尤其是父亲的认可,但沉重的学业压力和他对失败的恐惧,让他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期望。这种无力感导致他采取了“习得性无助”的应对方式——既然努力注定失败,不如干脆放弃。同时,他将家长视为压力的来源,为了自我保护,他情感上主动与家长隔离(拉黑行为),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,用以避免受到更深的伤害。他的厌学,不是讨厌知识本身,而是讨厌学习所承载的沉重负担和否定感。

基于这一分析,为杜力定制了一套围绕“重建自我价值”与“修复沟通渠道”的个性化支持方案,并通过导师和指导家长双线并行。

1. 帮助杜力重建价值感,寻找内在动力,引导他关注学习之外的自我。是帮助他将“我只有考好才有价值”的单一价值观,转变为“我的思维、我的爱好、我这个人本身就有价值”的多元认知。

2. 指导家长,改变家庭“生态”: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同步对杜力的家长,尤其是父亲,进行了细致的指导。帮助家长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内心,和孩子逐渐破冰。

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但持续的、一致的、充满尊重的支持,开始慢慢融化杜力心中的坚冰。

 

三、孩子的改变

在指导老师持续数周的隐形支持和家庭氛围的微妙变化下,杜力开始显现出积极的转变。

最显著的标志是,他房间的门不再永远紧闭,对父亲的态度,从冷漠,变成了能够和父亲好好相处,同时内心恢复学业的火种也被重新点燃,变得积极起来。

 

四、家长的收获

杜力的家长,尤其是父亲,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与改变,同样深刻而宝贵。完成了一次从“孩子的管理者”到“孩子的同行者”的角色蜕变。他学会了倾听,不是听孩子说了什么,而是去听孩子话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。他明白了,建立亲密关系的前提,是无条件的尊重与信任。